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
从1到193,这是西藏机场60年来实现的航线跨越式发展。
1965年3月2日,一架从北京飞来的伊尔-18型飞机降落在当雄机场,标志着西藏正式通航。60年过去,西藏全区机场由1个发展到8个,执飞航空公司由1家增长到12家,通航城市由2个增长到81个,航班由每月2个增加到每天200多个,年旅客吞吐量由2160人次增长到760万人次,年货运吞吐量由14.9吨增长到5.2万吨。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航西藏空管中心管制运行部区域管制室副主任尼玛多吉这样说。
尼玛多吉工作的地方是管辖整个西藏区内机场和空中交通的区域管制室,通过全自动化显示屏,可以实时统筹区内空中交通服务,他还记得中学到内地读书时,需要先从林芝坐汽车到拉萨贡嘎机场,再搭乘飞机前往内地。那会儿,他就希望自己学成之后能够再回到拉萨,“在云端指挥飞机”。2013年从中国民航大学毕业后,尼玛多吉如愿了。“空管自动化屏幕不分昼夜监控区域内情况。”
与平原地区的机场不同,拉萨区域管制室辖区内的所有机场都是海拔2400米以上的“高高原机场”,意味着管制员需要熟悉复杂地形、在变幻莫测的气象条件下指挥飞机。
民航西藏自治区空中交通管理中心副主任熊在林介绍,通航之初,气象数据依赖人工观测、绘制,预报受制于经验,且飞机只能在上午飞行。如今,依托自动气象观测系统、高原精细化数值预报产品及天气雷达等设施设备及新技术,构建了气象数据自动采集、报文纠错发送、科学定量预报和精准实时预警的现代体系。
尼玛多吉是西藏民航高质量发展和变革的年轻见证者之一,从一名管制员成长为科室负责人,尼玛多吉亲身经历了西藏民航事业的蓬勃发展,见证了自动化指挥平台从无到有再到精,指挥过无数飞机从这里抵离。
根据拉萨贡嘎国际机场提供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西藏民航共安全保障航班起降3.4万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37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6万吨,分别同比增长4.2%、3.0%、7.9%。
此外,西藏已经形成了“1干7支”的机场布局、辐射国内主要大中城市和援藏省(市)以及尼泊尔加德满都、博卡拉,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航线网络,从拉萨出发,1日之内可畅达全国。
目前,西藏民航正在向更大目标努力,希望到2030年底,年旅客吞吐量突破98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接近6.6万吨,年起降架次达到8.5万架次,拉萨贡嘎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力争突破770万人次。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广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